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资讯

景观资讯

如何在城市密集建成区改扩建水平锁扣双塔型精神病医院

中国景观网2023-08-23景观资讯沙坑景观手绘
重庆褶曲景观,沙坑景观手绘,景观飘带桥,如何在城市密集建成区改扩建水平锁扣双塔型精神病医院,重庆褶曲景观,沙坑景观手绘,景观飘带桥在精神病医院设计中,除了“门急诊-医技-住院(物理治疗)”等高效运作的功能主体外,“自然疗愈、空间疗

如何在城市密集建成区改扩建水平锁扣双塔型精神病医院

如何在城市密集建成区改扩建水平锁扣双塔型精神病医院,

  重庆褶曲景观,沙坑景观手绘,景观飘带桥在精神病医院设计中,除了“门急诊-医技-住院(物理治疗)”等高效运作的功能主体外,“自然疗愈、空间疗愈”在后疫情时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高容积率地块,如何进行精神病医院设计呢?本文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二七院区心理康复大楼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了精神病医院的设计策略,论述了自然疗愈、空间疗愈的创新,以及打造多种场景“去医院化”,实现医院与城市融合。

  在后疫情时代大背景下,医院设计逐渐开始着重于探讨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亲近自然、阳光等的空间环境。在医院的所有分类中,精神病医院由于其患者的特殊性,对空间感知的能力较弱、住院时间较长等,对于居住/生活空间的要求也随之更高。

  一般医院设计中,容积率为1.0~1.5适宜,此用地条件下可提供较多的绿化空间。那么对于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容积率为5.0~5.5的地块如何实现“自然疗愈、空间疗愈呢?

  由于精神病院使用人群的受限性,以及普通群众对其较低的认知度,有关精神病院的设计也变成了一个比较罕见的课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二七院区心理康复大楼建设项目的设计,探讨一下高密度城市条件下,应当如何处理精神病医院的设计,提供患者更为舒适的环境,实现精神病医院与城市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56年,是湖北省首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为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为解决武汉市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短缺现状,现拟建设心理康复大楼。

  项目用地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89号,总用地面积11374.56㎡,总建筑面积78524.0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3035㎡,地下建筑面积为25489.06㎡。心理康复大楼分为25层综合楼主楼和6层综合楼副楼,由两层连廊进行连接。心理康复大楼共设床位数700床,其中综合楼副楼3~6层共设床位200床,按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建设。

  项目位于市中心,周围多为高密度住宅和社区。用地的狭窄导致的建筑层高较高,与周边的日照需求相互制约,在这种环境下精神病院的建设除需考虑自身环境处理外,还需综合考虑周边住宅不产生日照影响、周围居民会存在排斥心理,以及医院要作为社区型心理咨询科服务更多的社区人民等问题。

  周围高层住宅与项目本身的超大体量相互制约,为了不影响周围住宅的日照需求,不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本设计通过极限日照反推法,综合考虑日照关系,将塔楼屋顶进行退台处理。我们在确定了建筑高度后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反复试验,计算并得出日照包络体,并在建筑成型后对日照进行复核计算确保满足日照需求。

  针对项目双塔的设计要求,以及需考虑与精神卫生中心现状急性重症精神科病房大楼协同,本项目将医技集中设置于综合副楼应急中心低区,以便更好地服务心理康复大楼高区住院和现状急性重症精神科病房大楼。

  同时,在临近工农兵路城市界面的心理康复大楼病区以康复、疗养、老年痴呆、儿童抑郁等为主,定位为健康人群,以此形成以医技为核心的水平双L型锁扣带形功能分区。从城市界面起,形成依次为健康人群——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症患者病区的水平规划格局。

  考虑到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本项目希望通过心理康复大楼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健康人群对精神科疾病患者的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区中的心理咨询处,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本项目通过设置两大独立出入口和门诊部——活力街角咨询门诊用于服务健康人群,中央广场心理门诊用于服务精神患者,由外而内实现“邻避效应”。服务社区活力街角的设立可以帮助减少健康人群就诊的心理障碍和歧视,在该区域角设置精神患者的相关作品也可以逐步加深健康人群对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中央广场门诊的设立则可以为精神患者提供更为隐蔽、舒适和自由的活动空间。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以“山之形”的层峦叠嶂的体量组合,在鳞次栉比的高楼环绕中凸显独特的标志性;用与“水之韵”相契合的水平渐变线条,既符合医疗建筑的特征,也凸显城市的气质。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竹根邻叟醉,牛背牧儿歌。”双塔之间的绿谷是我们期待的心灵港湾,既为城市打造一个缓冲空间,也为患者提供一方疗愈净土。绿谷上星星点点的村落是我们的仿真街区,立体花园,我们借此帮助心理康复的患者在自然中疗愈,在生活中康复。

  通过对中国、日本、欧洲以及美国的精神病院进行研究,本设计提出了三大策略以实现自然疗愈、空间疗愈。

  根据下图展示的不同种类和时期的精神患者对医技的依赖程度,本方案重新整理病区分布,得到垂直功能分区堆叠的抽拔空间形态。

  在综合副楼的1~2F布置急诊、检验科、实验室、放射科等医技部分,3~6F则布置相对应的平疫结合临床科室。同理,在心理康复大楼的6~20F设置了病房,21F以上设置档案室、实验室等,同时不同区域的室外根据日照需求设置病区活动的屋顶平台,方便不同类型的患者拥有自己单独的户外花园。

  “自然界里蕴藏着治疗一切疾病的秘诀”。而院落是疗愈空间中常用的设计手法,通过院落式院区的布置可以最大化地将自然元素带给患者。

  在本项目设计中,由于用地局促,无法形成水平多院落空间,因此将常规水平体量立体叠加,相应留出孔隙,形成多标高疗愈平台,供患者日常休闲活动。

  结合本项目根据患者进行的九大病房设计,屋顶疗愈平台也根据患者需求和特征分为临近老年痴呆病区,儿少病区等的室外疗愈花园,供康复和疗养病区患者进行回归社会准备的仿真街区,亚急性患者的半封闭屋顶活动区,心理疾病患者使用的中央门诊主广场及结合室外展场的咨询门诊入口。

  位于三层裙楼屋面的仿真街区,可以通过结社互助、种植采摘、假日街市等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锻炼康复期患者重归社会前的交往、交流等生活技能。位于二十层楼面的老年病区户外花园,室外设施采用适老性设计,便于康复期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花园周边与植栽加强防护措施,保障空中花园的安全。由于部分精神患者行为的不可控性,在提供患者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之外,本设计对于所有的户外平台进行了加护设计,通过对1.2米高穿孔板进行包围设计,墙体圆角过渡,家具与彩绘采用柔性材料,不用玻璃,保障使用安全。

  为了进一步扩大空间疗愈对患者的积极影响,本设计通过对疗养病区、康复病区、抑郁症病区、儿少病区、老年病区和心理创伤病区等六个对空间疗愈依赖更高的病区设计中引入“色彩疗愈”的理念。

  通过对梵高的两幅名画——星夜和向日葵的基础色调进行分析,并结合疗愈色彩高明度低饱和度的特点,本设计最终确定了以春天色系为基础的疗愈五色球,并以此运用到不同病区里,最终形成心理创伤病区和疗养病区的紫色调,老年痴呆症病区的橙色调,儿童病区的蓝色调,抑郁症病区的绿色调和康复病区的粉色调。

  以抑郁症患者为例,由于抑郁症患者缺少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激情,因此在病房设置上,传统的白色墙体系带来冰冷的视觉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本设计选择以低饱和度的绿色为病区的主体颜色,象征生机勃勃。

  在大厅的处理上,本设计也是秉承以为人本的设计原则,不同于普通医院气宇轩昂的大厅设计,本设计通过天幕吊顶营造一种舒适感,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同时。配备不同的导医台的助手,方便患者可以快速就医。

  而对于尤其是以自闭症儿童为主的儿童病区,病房的整体设计则是以代表星空的蓝色为主。自闭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通过星空的蓝色带给患者一种静谧和归属感。同时,在公共活动区也设计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躲藏空间给予儿童安全感,并通过圆角包裹保证患者在活动时的安全性。

  在高密度城市条件下设计精神病医院,作为基本要求,首先需要确保周围住宅区的日照需求,并通过柔和、自然化医院的外部立面设计,消除周围居民对医院的视觉排斥心理。其次,通过双入口的打造,一方面可以给患者提供单独的活动区域,限制并保护他们的外部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将医院向社区打开,通过多方位的介绍也可一定程度上消解居民对于精神患者的歧视和误解。

  另外,由于精神患者长期居住于住院部,住院病房可否为患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疗愈空间,是他们能否快速恢复健康的关键。在空间设计上,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需求进行因地制宜的住院部平面布局设计,其次善用色彩、空间转换、自然等元素消解患者对于住院的排斥,给予他们家庭的感觉。

  为全面探索医院智慧建造创新技术与环境品质提升落地方案,由中国医建整合联盟联合指导,湖北医建整合联盟、筑医台主办的“湖北医建整合联盟学术交流暨医院智慧建造与环境空间品质提升高峰论坛”,将于2022年3月19-20日在武汉举行。想了解更多湖北及周边地区医疗建筑项目,欢迎报名参会。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