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成都表达
公园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成都表达
公园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成都表达,景观三个尺度,申亚景观灯,系统论与景观,
位于天府新区的兴隆湖于2021年10月25日完成水生态综合提升。望得见雪山,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成都正将一幅城绿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公园城市画卷徐徐展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枫 摄
●成都初步构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政策法规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单位GDP能耗实现“五连降”
●截至目前,成都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成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全面构筑科技创新策源硬核力量
公园里搭帐篷、绿道上骑行、龙泉山看日出……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公园绿道成为成都市民户外游的首选。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统计,端午假期,全市公园、绿道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65万人次。
龙泉山下,天府新区兴隆湖旁,成都超算中心日夜奔腾、持续输出澎湃算力,为全国35个城市70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
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因公园城市建设变得不一样。自2018年2月公园城市理念在兴隆湖畔被正式提出以来,成都深入探索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极核发展能级,做优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在公园里露营已经成为全家人度假、过周末的主要休闲方式了。”成都市民张爱民打开汽车后备厢,向记者展示他的露营物资。端午期间,他和家人每天去市里不同的公园,深度体验了一把“帐篷游”。
今年以来,公园露营、绿道骑行、龙泉山看日出成为“像成都人那样生活”的代表。这背后,是公园城市的加快成型。
去年底,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环线公里绿道全环贯通,给城市戴上了一条“翡翠项链”。目前,成都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余公里。
同时,依托自然山水,“五绿润城”示范工程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包括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绿脉”、135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绿环”和33.8平方公里的锦江公园“绿轴”等。
傍晚时分,城市灯火灿若星辰,向东望去,龙泉山莽莽苍苍;向西望去,远处雪山被晚霞“点燃”,幻化生辉。
对于成都,杜甫曾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李白赞叹“草树云山如锦绣”……大诗人笔下的胜景,如今成都人推窗可见。“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已经成为成都的城市特质。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初步构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政策法规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单位GDP能耗实现“五连降”。
即使在端午假期,天府新区的“01工程”地块上,数座塔吊仍在争分夺秒地工作。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微光学检测区。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是天府实验室体系的一个专业实验室,既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完成国家嘱托而建,也为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四川省电子信息领域产业赋能而建。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同年,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启动建设;以“碳中和+”为核心,聚焦攻克“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绿色低碳产业优化升级的天府永兴实验室落户天府新区鹿溪河畔;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今年3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
截至目前,成都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随着各高能级平台陆续揭牌、投用,成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全面构筑科技创新策源硬核力量。
五年来,成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倍增、达341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达782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国际(地区)航线条,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1.6万列,自贸试验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建设,进出口总额增长2倍,落户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第1位。
五年来,成都经济总量连跨8个千亿台阶、接近2万亿元,极核主干能级有效提升。
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端午假期前一天,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发布《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方案》,为市民创造更优质的新型户外休闲体验。
于细微之处见温度。成都正在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表示,建设公园城市几乎涉及所有与国家治理相关的领域,这也就意味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能够为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渐覆盖全市,连续13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23个,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等文化地标相继建成,实体书店、博物馆数量分别居全国城市第1位和第2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成都打造的市级疫情防控平台,有效提升城市“免疫力”。未来,成都将继续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让城市运行更安全、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
不久前,成都发布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国平 雷倢)
位于天府新区的兴隆湖于2021年10月25日完成水生态综合提升。望得见雪山,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成都正将一幅城绿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公园城市画卷徐徐展开。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枫 摄●成都初步构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政策法规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单位GDP能耗实现“五连降”
●截至目前,成都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成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全面构筑科技创新策源硬核力量
公园里搭帐篷、绿道上骑行、龙泉山看日出……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公园绿道成为成都市民户外游的首选。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统计,端午假期,全市公园、绿道共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超65万人次。
龙泉山下,天府新区兴隆湖旁,成都超算中心日夜奔腾、持续输出澎湃算力,为全国35个城市70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
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因公园城市建设变得不一样。自2018年2月公园城市理念在兴隆湖畔被正式提出以来,成都深入探索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不断提升城市极核发展能级,做优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在公园里露营已经成为全家人度假、过周末的主要休闲方式了。”成都市民张爱民打开汽车后备厢,向记者展示他的露营物资。端午期间,他和家人每天去市里不同的公园,深度体验了一把“帐篷游”。
今年以来,公园露营、绿道骑行、龙泉山看日出成为“像成都人那样生活”的代表。这背后,是公园城市的加快成型。
去年底,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环线公里绿道全环贯通,给城市戴上了一条“翡翠项链”。目前,成都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余公里。
同时,依托自然山水,“五绿润城”示范工程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包括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绿肺”、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绿脉”、135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公园“绿环”和33.8平方公里的锦江公园“绿轴”等。
傍晚时分,城市灯火灿若星辰,向东望去,龙泉山莽莽苍苍;向西望去,远处雪山被晚霞“点燃”,幻化生辉。
对于成都,杜甫曾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李白赞叹“草树云山如锦绣”……大诗人笔下的胜景,如今成都人推窗可见。“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已经成为成都的城市特质。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初步构建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技术、指标评价、政策法规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单位GDP能耗实现“五连降”。
即使在端午假期,天府新区的“01工程”地块上,数座塔吊仍在争分夺秒地工作。这里是正在建设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的微光学检测区。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是天府实验室体系的一个专业实验室,既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完成国家嘱托而建,也为建设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四川省电子信息领域产业赋能而建。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天府实验室在成都正式揭牌。同年,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启动建设;以“碳中和+”为核心,聚焦攻克“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绿色低碳产业优化升级的天府永兴实验室落户天府新区鹿溪河畔;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序列。今年3月,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
截至目前,成都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增至216个。随着各高能级平台陆续揭牌、投用,成都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全面构筑科技创新策源硬核力量。
五年来,成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倍增、达341万户,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3倍、达782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国际(地区)航线条,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1.6万列,自贸试验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建设,进出口总额增长2倍,落户世界500强企业、领事机构数量均居中西部第1位。
五年来,成都经济总量连跨8个千亿台阶、接近2万亿元,极核主干能级有效提升。
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都正在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端午假期前一天,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发布《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方案》,为市民创造更优质的新型户外休闲体验。
于细微之处见温度。成都正在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表示,建设公园城市几乎涉及所有与国家治理相关的领域,这也就意味着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探索能够为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
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渐覆盖全市,连续13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323个,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等文化地标相继建成,实体书店、博物馆数量分别居全国城市第1位和第2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成都打造的市级疫情防控平台,有效提升城市“免疫力”。未来,成都将继续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让城市运行更安全、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优质。
不久前,成都发布了《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国平 雷倢)
相关文章
- 重庆又一个网红景点的诞生在重庆特色体验中排第3名极具意义
- 浮雕主题文化雕塑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
- CSA发布两项团体标准:LED照明应用与接口要求(V0300)、景观照明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 给树木穿上“防护服”!德兴树木刷白进行时
- 市区一新交付小区被业主狂赞二手房价却平庸无比!怎么回事?
- 河北此地适宜“养老”境内景色优美、风光明媚不是康保县
- 2022年中国十大美陈设计品牌最新美陈设计公司排名出炉!
- 碧桂园、万科的成本管控过于精细了
- 多图丨打卡东莞市中心广场立体花艺景观
- 石雕三羊开泰雕塑景观装饰的寓意
- 重庆巫山:公路事务中心重新扮靓神女景区景观路靓丽迎客(图)
- 2018暑假快题作品展示
- 走进郑裕玲在香港的豪宅:坐拥超大景观阳台一个人过着精致生活
- 北京市民错峰赏秋北京还有这些好去处!附赏秋高峰提示
- 舍弃繁华堆砌的抽象艺术极简的生活高级感满满
- 如何在园区美陈设计雕塑?肆墨设计
- 杭州西湖西溪景区:“双管齐下”倡垃圾分类新时尚
- 孙利斌主持召开北国风光景区雕塑设计评审会
- 海丝中央法务区奋力书写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法治答卷”
- 基于旅游品牌传播的景观节点提升—以峨眉山酒谷通景公路沿线景观节点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