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汉嘉设计院景观所所长:美到家了
于波 汉嘉设计院景观所所长:美到家了
于波 汉嘉设计院景观所所长:美到家了,重庆高地景观,北京的自然景观,西安奥达文景观园现状十年间,设计师于波越来越意识到,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一定要真正美进百姓的生活中、心坎里。
2012年年初,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汉嘉设计院景观所所长于波面前试点对前门西河沿街一段800多米长的胡同进行整治提升设计。
彼时,背街小巷整治还停留在铺地、刷墙、贴仿古砖这“老三样”。千篇一律的整治方法,街巷看起来没特色、没新意,用不了几年,胡同又露出了过去的老样貌。
背街小巷整治,能不能来点不一样的?于波在全国走访了多条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街古巷,福州三坊七巷、成都宽窄巷子都留下了他的脚步。但当他回到北京,一次次走进前门西河沿街“踩点”后,还是觉得外地的模式不能复制到北京的背街小巷。
6米宽的西河沿街两侧,分布着老旧平房、低端商业、古建、名人故居,部分腾退的空房残砖破瓦满地,呈半荒废状态。背街小巷改造必须兼顾居住和商业功能。按照“健全功能、提升风貌”的整治要求,于波和设计师们将目光瞄准了平房腾退后空出的几块“小微空间”。
第一次和胡同居民沟通,于波将一张足有6米多长的设计图摆在了大家面前。胡同走向、每家每户的住宅现状、胡同和房屋改造后的样貌,全部展示在一张设计图上。“厕所不够”“老人只能拎着板凳在路边晒太阳”“停车难”看着设计图,居民们七嘴八舌。
两年时间里,800米长的一段小街成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试验场”。胡同设计成了单行线,施划出七八十个停车位,还专门辟出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腾退空间建起了城市客厅、社区服务站点,还增加了3个口袋公园;4个公厕足以满足胡同居民的如厕需求2013年,整治提升后的西河沿街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2017年起,北京正式启动第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三年攻坚,3000余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2020年至2022年,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再次启动,整治呈现出范围更广、标准更细、内容更丰富等新特点。
2019年,在对西城区烂缦胡同进行整治的过程中,于波遇到了一位爱养鸽子的老北京大爷。用铁丝、木板、石棉瓦搭建的简陋鸽子窝,成了胡同改造的难题。旧鸽子窝影响环境,但如果一拆了之,居民心里又不乐意。怎么办?和居民反复沟通后,于波给出了一份鸽舍改造计划。很快,挡风遮雨的廊架下,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个个带推拉门的木制鸽笼。不仅街巷环境焕然一新,连新鸽舍都成了胡同一景。
2020年,位于通州区的潞河中学北街被列入了“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名单。一番调研后,于波发现,百年前来华传教的外国教会曾在潞河中学北街上兴建起三所学校,三所学校组成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已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街小巷整治也要彰显文化底蕴,展示文化景观,赋予文化元素。”于波说。于是,潞河中学外曾经斑驳掉皮的实心围墙被刻意掏了个洞,改换成透明玻璃墙,过路的行人透过玻璃窗,就能一窥百年老校的风姿。
居民想种花,于波就在胡同里设计廊架,让居民院里的葡萄藤爬满廊架,连胡同中摆放的花箱,都由居民自主承包。为街巷进行无障碍改造时,他先带着设计师推着童车在路上走几圈,坑啊坎啊,走一走心里就有数了。胡同里住的老人多,他设计座椅的时候,就将座椅的高度向上“拔高”5公分,让老人坐下站起更加方便。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要从百姓的生活习惯入手。”于波说,“千万不要让设计者自认为的好想法,最终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累赘。只有将看起来很美的背街小巷,转变为既美观又实用的集合体,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才能走得更远。”
十年间,设计师于波越来越意识到,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一定要真正美进百姓的生活中、心坎里。
2012年年初,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汉嘉设计院景观所所长于波面前试点对前门西河沿街一段800多米长的胡同进行整治提升设计。
彼时,背街小巷整治还停留在铺地、刷墙、贴仿古砖这“老三样”。千篇一律的整治方法,街巷看起来没特色、没新意,用不了几年,胡同又露出了过去的老样貌。
背街小巷整治,能不能来点不一样的?于波在全国走访了多条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街古巷,福州三坊七巷、成都宽窄巷子都留下了他的脚步。但当他回到北京,一次次走进前门西河沿街“踩点”后,还是觉得外地的模式不能复制到北京的背街小巷。
6米宽的西河沿街两侧,分布着老旧平房、低端商业、古建、名人故居,部分腾退的空房残砖破瓦满地,呈半荒废状态。背街小巷改造必须兼顾居住和商业功能。按照“健全功能、提升风貌”的整治要求,于波和设计师们将目光瞄准了平房腾退后空出的几块“小微空间”。
第一次和胡同居民沟通,于波将一张足有6米多长的设计图摆在了大家面前。胡同走向、每家每户的住宅现状、胡同和房屋改造后的样貌,全部展示在一张设计图上。“厕所不够”“老人只能拎着板凳在路边晒太阳”“停车难”看着设计图,居民们七嘴八舌。
两年时间里,800米长的一段小街成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试验场”。胡同设计成了单行线,施划出七八十个停车位,还专门辟出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腾退空间建起了城市客厅、社区服务站点,还增加了3个口袋公园;4个公厕足以满足胡同居民的如厕需求2013年,整治提升后的西河沿街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2017年起,北京正式启动第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三年攻坚,3000余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2020年至2022年,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再次启动,整治呈现出范围更广、标准更细、内容更丰富等新特点。
2019年,在对西城区烂缦胡同进行整治的过程中,于波遇到了一位爱养鸽子的老北京大爷。用铁丝、木板、石棉瓦搭建的简陋鸽子窝,成了胡同改造的难题。旧鸽子窝影响环境,但如果一拆了之,居民心里又不乐意。怎么办?和居民反复沟通后,于波给出了一份鸽舍改造计划。很快,挡风遮雨的廊架下,整整齐齐摆放着一个个带推拉门的木制鸽笼。不仅街巷环境焕然一新,连新鸽舍都成了胡同一景。
2020年,位于通州区的潞河中学北街被列入了“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名单。一番调研后,于波发现,百年前来华传教的外国教会曾在潞河中学北街上兴建起三所学校,三所学校组成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已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街小巷整治也要彰显文化底蕴,展示文化景观,赋予文化元素。”于波说。于是,潞河中学外曾经斑驳掉皮的实心围墙被刻意掏了个洞,改换成透明玻璃墙,过路的行人透过玻璃窗,就能一窥百年老校的风姿。
居民想种花,于波就在胡同里设计廊架,让居民院里的葡萄藤爬满廊架,连胡同中摆放的花箱,都由居民自主承包。为街巷进行无障碍改造时,他先带着设计师推着童车在路上走几圈,坑啊坎啊,走一走心里就有数了。胡同里住的老人多,他设计座椅的时候,就将座椅的高度向上“拔高”5公分,让老人坐下站起更加方便。
“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要从百姓的生活习惯入手。”于波说,“千万不要让设计者自认为的好想法,最终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累赘。只有将看起来很美的背街小巷,转变为既美观又实用的集合体,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才能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
- 福建长汀推进花漾街区建设
- 95后古筝女孩:法国街头的中国风景
- 检查码头、整改隐患、科技赋能奉贤公安全力做好防汛抗台工作
- 11月第2周三亚新房网签交易量405套 环比上升534%
- 喷雾造景景观雾化假山景观造雾
- 没特殊手段难申项目:风光基层科研背后的辛酸
-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考研真题
- 悠悠梅溪 福地闽清挖景观石头
- 明岸: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方案
- 美好如约而至向公园深呼吸
- 太美了!肇庆这条沿江景观灯带亮起来了!
- 中国这条“马蹄形”的秋色大走廊到底有多绚烂?
- 目之所及心之所向丨广州龙湖交付品质体验之旅
- 2021清华建筑本科一年级“建筑认知”作品展
- 我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公布 我省三大景观上榜
- 弹幕城市丨广州为谁而生?
- 甘肃被遗忘的4A景点可与云南石林相媲美堪称“中华自然奇观”
-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发布8条主题游线路
- 纺西街一假山塑石景观突然倒塌 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 敢立潮头唱大风——于都推动工业产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