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座市管水利泵闸 龙华港泵闸
24座市管水利泵闸 龙华港泵闸
24座市管水利泵闸 龙华港泵闸,ps景观,分区景观,膜结构景观棚,
原创 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水务海洋 收录于合集 #24座市管水利泵闸 7个
泵闸是泵站和水闸的统称,我市市管水利泵闸工程规模较大,多为“一江一河”或沿海控制性口门,部分属于省界河湖流域性工程,主要功能为防洪除涝、活水畅流和船舶通航等。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负责管理 24 座市管水利泵闸,其中水闸工程13 座(含通航枢纽工程4座),泵闸结合工程 10 座,泵站工程1座。分别位于青松片、浦东片、浦南东片、淀北片、嘉宝北片、蕰南片、太北片等水利控制片。
龙华港泵闸位于龙华港距黄浦江河口约236m处,位于河道的顺直段,上、下游均有一定长度的引渠,防洪岸线长度适中,水流平顺,适合泵闸的运行,泵闸进出水流条件较好。工程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11年7月投入使用。由一座12m宽的节制闸与两台单机流量22.5m3/s的斜式轴流泵组成,新建泵闸主要任务是防洪、挡潮、排涝及水资源调度。泵闸总体布置采用“泵+闸+泵”布置形式,即节制闸布置在河道中间,泵房对称布置在闸两侧,是淀北片最大的排涝口门。工程选址合理,在泵闸主体布置时,工程占地及拆迁量较少,同时,也兼顾宛平南路雨水泵站出口改造工程,使出水口管线长度较短,节省工程改造费用,对邻近规划道路无影响。
龙华港属淀北片,位于徐汇区东南部。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二云:“龙华港,东南至百婆桥,入于黄浦,故亦名百婆塘。”后来百婆桥也称百步桥,百婆塘亦叫百步塘。西起蒲汇塘与漕河泾港交汇处,东入黄浦江。主要位于龙华镇辖区内,港上跨有百步桥、通道桥、沪杭铁路桥等10座桥梁,并有小型码头5个。
资料来源于徐汇通,作者:区建管委、“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原文:河道畅享漕河泾港-龙华港的前世今生
老龙华港泵闸,位于龙华港龙华西路桥的西侧约300m处,距黄浦江河口约1.7km处,是淀浦河北片地区排水入黄浦江的主要口门。该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配套后,能基本解除市区56平方公里和淀北片122.4平方公里(含机场4.4平方公里)范围内因暴雨积水形成的灾情,防御台风季节的高潮入侵,确保漕河泾及虹桥两个开发区不致受淹。
老龙华港泵闸工程由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由上海县水利工程公司负责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程于1989年开工建设,1992年建成,由一座12m宽的套闸和30m3/s的排涝泵站组成,其主要功能为防洪、挡潮、排涝、水资源调度及航运(后取消),有双向过水要求,是一项多功能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老龙华港泵闸无论从泵闸位置还是从泵站规模上看,均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对龙华港泵闸进行外移和扩建。
工程的外移有利于缓解本地区紧张的防洪排涝压力,完善区域防汛安全保障体系;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如滨江公共环境建设以及道路建设,为龙华地区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龙华历史风貌区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地区人居环境的综合改善。营造“一湾河水碧,两岸桃花红”的生态环境,使龙华港成为自然生态、亲水的景观河道,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河道生态目标。
徐汇滨江贯通工程范围北起日晖港,南至外环生态绿地,涉及岸线公里。遵循“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的开放空间设计理念,提供服务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按照服务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要求,着眼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水平运营,使徐汇滨江成为黄浦江两岸贯通开放的领跑者和标杆区。2021年12月,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入选第十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徐汇滨江8.4公里贯通工程(外环内)分为活力示范区2.5公里、文化核心区2.4公里、自然体验区2.0公里、生态休闲区1.5公里四个主题区段,自北向南构成高品质滨水开放共享区段。活力示范区于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开放,被誉为“上海户外活动胜地”,获评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文化核心区将飞机油罐、上海水泥厂等保留建筑改造成文化场馆,创造在历史和自然中感受文化魅力的活动空间;自然体验区突出自然生态环境,呈现都市自然意趣;生态休闲区利用场地条件开阔的优势,结合工业遗存保留、岸线改造提升,打造生态、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活动空间。
2017年12月31日,徐汇滨江贯通工程竣工,建成8.4公里景观大道(包括市政桥6座、人行桥3座)、50万平方米开放空间、8.4公里绿色防汛墙、10万平方米亲水平台,实现“三道”(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全线贯通。按照全市贯通工程建设要求,徐汇滨江贯通工程严守“贯通为先、以绿为主、确保安全、控制规模”四条底线,形成景观特色鲜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品牌的活力公共空间,结合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打造由沿江向腹地渗透的公共空间网络。建设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抬升沿江道路至千年一遇防汛墙标高,将市政道路与开放空间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建设,全线排行道树,打造独具特色、驱车看江景的林荫大道。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活动空间。分级设置防汛墙,建设绿色堤防,由景观大道至沿江亲水平台形成阶梯式、多层次活动空间,提供多样化观江体验,同时全线确保无障碍通行,实现沿江空间开放通透。活化历史遗存实现有机更新。随着岸线功能的转换,保留历史建、构筑物被景观化改造并赋予新的功能,留住城市记忆,促进地区有机更新。打造“西岸文化走廊”提升空间活力。在满足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融入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建设“美术馆大道”,形成西岸文化艺术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原创 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水务海洋 收录于合集 #24座市管水利泵闸 7个泵闸是泵站和水闸的统称,我市市管水利泵闸工程规模较大,多为“一江一河”或沿海控制性口门,部分属于省界河湖流域性工程,主要功能为防洪除涝、活水畅流和船舶通航等。
上海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负责管理 24 座市管水利泵闸,其中水闸工程13 座(含通航枢纽工程4座),泵闸结合工程 10 座,泵站工程1座。分别位于青松片、浦东片、浦南东片、淀北片、嘉宝北片、蕰南片、太北片等水利控制片。
龙华港泵闸位于龙华港距黄浦江河口约236m处,位于河道的顺直段,上、下游均有一定长度的引渠,防洪岸线长度适中,水流平顺,适合泵闸的运行,泵闸进出水流条件较好。工程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11年7月投入使用。由一座12m宽的节制闸与两台单机流量22.5m3/s的斜式轴流泵组成,新建泵闸主要任务是防洪、挡潮、排涝及水资源调度。泵闸总体布置采用“泵+闸+泵”布置形式,即节制闸布置在河道中间,泵房对称布置在闸两侧,是淀北片最大的排涝口门。工程选址合理,在泵闸主体布置时,工程占地及拆迁量较少,同时,也兼顾宛平南路雨水泵站出口改造工程,使出水口管线长度较短,节省工程改造费用,对邻近规划道路无影响。
龙华港属淀北片,位于徐汇区东南部。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二云:“龙华港,东南至百婆桥,入于黄浦,故亦名百婆塘。”后来百婆桥也称百步桥,百婆塘亦叫百步塘。西起蒲汇塘与漕河泾港交汇处,东入黄浦江。主要位于龙华镇辖区内,港上跨有百步桥、通道桥、沪杭铁路桥等10座桥梁,并有小型码头5个。
资料来源于徐汇通,作者:区建管委、“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原文:河道畅享漕河泾港-龙华港的前世今生
老龙华港泵闸,位于龙华港龙华西路桥的西侧约300m处,距黄浦江河口约1.7km处,是淀浦河北片地区排水入黄浦江的主要口门。该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配套后,能基本解除市区56平方公里和淀北片122.4平方公里(含机场4.4平方公里)范围内因暴雨积水形成的灾情,防御台风季节的高潮入侵,确保漕河泾及虹桥两个开发区不致受淹。
老龙华港泵闸工程由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由上海县水利工程公司负责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程于1989年开工建设,1992年建成,由一座12m宽的套闸和30m3/s的排涝泵站组成,其主要功能为防洪、挡潮、排涝、水资源调度及航运(后取消),有双向过水要求,是一项多功能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老龙华港泵闸无论从泵闸位置还是从泵站规模上看,均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对龙华港泵闸进行外移和扩建。
工程的外移有利于缓解本地区紧张的防洪排涝压力,完善区域防汛安全保障体系;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如滨江公共环境建设以及道路建设,为龙华地区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龙华历史风貌区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地区人居环境的综合改善。营造“一湾河水碧,两岸桃花红”的生态环境,使龙华港成为自然生态、亲水的景观河道,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河道生态目标。
徐汇滨江贯通工程范围北起日晖港,南至外环生态绿地,涉及岸线公里。遵循“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的开放空间设计理念,提供服务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高品质公共空间。按照服务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要求,着眼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水平运营,使徐汇滨江成为黄浦江两岸贯通开放的领跑者和标杆区。2021年12月,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入选第十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
徐汇滨江8.4公里贯通工程(外环内)分为活力示范区2.5公里、文化核心区2.4公里、自然体验区2.0公里、生态休闲区1.5公里四个主题区段,自北向南构成高品质滨水开放共享区段。活力示范区于2010年世博会前建成开放,被誉为“上海户外活动胜地”,获评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文化核心区将飞机油罐、上海水泥厂等保留建筑改造成文化场馆,创造在历史和自然中感受文化魅力的活动空间;自然体验区突出自然生态环境,呈现都市自然意趣;生态休闲区利用场地条件开阔的优势,结合工业遗存保留、岸线改造提升,打造生态、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活动空间。
2017年12月31日,徐汇滨江贯通工程竣工,建成8.4公里景观大道(包括市政桥6座、人行桥3座)、50万平方米开放空间、8.4公里绿色防汛墙、10万平方米亲水平台,实现“三道”(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全线贯通。按照全市贯通工程建设要求,徐汇滨江贯通工程严守“贯通为先、以绿为主、确保安全、控制规模”四条底线,形成景观特色鲜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品牌的活力公共空间,结合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打造由沿江向腹地渗透的公共空间网络。建设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抬升沿江道路至千年一遇防汛墙标高,将市政道路与开放空间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并建设,全线排行道树,打造独具特色、驱车看江景的林荫大道。形成多层次的立体活动空间。分级设置防汛墙,建设绿色堤防,由景观大道至沿江亲水平台形成阶梯式、多层次活动空间,提供多样化观江体验,同时全线确保无障碍通行,实现沿江空间开放通透。活化历史遗存实现有机更新。随着岸线功能的转换,保留历史建、构筑物被景观化改造并赋予新的功能,留住城市记忆,促进地区有机更新。打造“西岸文化走廊”提升空间活力。在满足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融入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建设“美术馆大道”,形成西岸文化艺术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文章
- 学校图书馆设计_校园图书馆景观设计
-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考古成果图片展开幕 众多市民感受济南历史文化底蕴
- 泰国十大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吧!
- 锦州城区里竟藏着一条“生态景观路”会改变你对锦州的城市印象
- 七彩多乐原曲靖富源“海田花宫”溶洞群神奇梦幻
- 塑料假草坪绿化护栏居住区景观设计封面
- 迎国庆!主题景观造型精彩亮相
- 【环境设计】这些建筑类高校的环艺非常强有些堪比双一流大学!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鹤城镇:五星村打造黄花风铃木景观带 凝聚共建绿色平安乡村强大合力
- 南宁这片绝美秋景你竟然还没去打卡?亏大了!
- 效果图全靠PS10分钟一张图!附:制图神器
- 赏花踏青、露营赏灯国庆节武汉植物园玩法多
- 提升河道景观 消除安全隐患
- 城市里别样的风景景观线稿手绘效果图
- 实地打卡体验深圳首条山海通廊
- 意大利十二大城市实力与美貌并存
-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编制的《旅游景区投诉处理规范》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 姑苏区启动公共景观设施“油漆见新”工程 古城绿地公共设施“换靓装”
- 古代园林建筑的选址古北黄金城道步行街景观
- 现在学设计就业好找工作吗?